斯人独憔悴

  昨天去看了黑白剧社的年度毕业大戏“斯人独憔悴”,原以为会订不到票,结果快临近这一天了有好心的朋友送了我一张,于是请了一天年假,傍晚时分屁颠屁颠地跑到zjg。

  一开始以为会是一部讲爱情的话剧,结果却是一部讲城市变迁的历史剧。出于对历史和建筑艺术的无知(不过谁要是欺负花花草草,估计我也会像剧中人物为了保护古城门那样吧),题材本身不做评价。3块钱的票,看了一场精心制作的话剧,感受到了剧社成员的热情洋溢的现场接待。可以说,一直喜欢看黑白的话剧,除了话剧本身的意义以外,大概也有很多的是来自演员用心体现出来的强烈的亲和力。

  这次场地是校友书屋“小小剧场”,总体也就100来人,所以除了剧本本身是全新的以外,整体感觉也是以前不曾体会到的,演员离观众近了,自己的感觉已经不是普通观众,更像是“群众演员”了吧,总之是更能融入到戏里去。特别是学生游行那一段很有气氛,演员深入到观众席喊口号,从各个角度传进耳朵,感觉自己也在游行队伍之中,经历着那个时代的学生运动和城市变迁。

  γ⌒_⌒~~yeah!!!,以上文字纯粹纯属会议记录

Related Images:

赵氏孤儿

  晚上第一次按时下班,一分钟不多也一分钟不少,-_-!去了黑白剧社的赵氏孤儿,从公司走过去,没几分钟就开场了。

  从大三时第一次看黑白剧社的猫,到现在看了很多场黑白剧社的话剧,每一次都很感动,表演大部分也很到位,最主要的是演员强烈的亲和力,无论是场上还是场下。从当初看学哥学姐演戏,到现在看学弟学妹表演,可以看出黑白一直很用心。

  不敢品评演出的优劣,自己达不到那样的水平,就像自己听音乐一样,只是默默地当个听众,看客。

  赵氏孤儿让我想起射雕里的杨康,其实一直觉得杨康并不坏,至少不是那种一看就让人讨厌的坏人,他的“坏”,主要是建立在国仇家恨上。金庸小说里的坏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陈友谅,圆真,全冠清,岳不群卑鄙无耻阴险狡诈的真小人,一种则是以杨康为代表的牺牲品。

  赵氏孤儿从小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从小把自己的杀父仇人当作生父,而对自己的亲生父亲没有一点感情;而杨康则比赵氏孤儿更深了一层,从小把自己当作金人,赵氏孤儿只是认仇人做父亲,而杨康却是认“贼”作父了。亲情不只是血缘关系那么简单,一朝反目,可能正常人都无法在短时间做到,杀了仇人是不义不孝,不杀亦是不义不孝。

  总体来说,黑白还是不错的。不过还是喜欢黑白多上演一些温情的剧场,如果有选择的话,历史剧不是特别感冒。

Related Images:

困啊,忙啊

  一晃一周又过去了,发现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多少,todo list越来越长。期待周末,又怕周末来得太快,而活却不能如期完成。也许,我也该尝试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过,那好像就不是我了。

  突然有想追求一点新鲜感的欲望,集中体现在电脑上所有的音乐突然都觉得不好听了,每天背个cd上班,又原封不动地背回来,一来在最近实在没有时间听,最近两天有时甚至忘记喝水,二来静不下心去听。

  三个星期没和家里通电话了,不知道该说啥,曾经摸了摸电话又放下。

  最近每天干至少一个苹果,这之前一年吃的苹果还没这一个星期吃的多,原因是从上了毕业后好像就开始讨厌苹果了。

  晚上下班,be和萌萌们庆祝某萌萌的生日去了,于是好不容易一个人下班,本来想走路回家,最终放弃,不过又体验了一把听着音乐下班的感觉。

  回到家,做了一晚上测试,于是出来了上一篇备忘,其实没啥技术含量,纯粹备忘顺便给有这方面需求的童鞋,越来越恨gc。

  OVER!

Related Images:

暗恋桃花源

  最近活动很多哈,可惜太忙了,没有时间细细地去享受。12-20,久石让交响音乐会,12-31,杭州大剧院新年音乐会,哈,有得乐了。

  晚上从Fatrat那拿到一张「暗恋桃花源」的票,可惜恰好今天起晚了,10点才到公司,按理要6:30才能下班的,然后不管了,提前了40分钟去玉泉看了。

  记得有很长时间没看话剧了,最近的一次还是大三的时候看黑白剧社那个「猫」吧,一算过了三年了,○(#ˋ︿ˊㄨ)○。

  每个人对剧本的理解都不同,像我也不可能站在艺术的高度去评论,一个喜剧,一个悲剧,却同时登台演出,原来对立的东西,却相辅相成,这会才捧腹大笑,才转眼又感伤起来,就像是人生的一个缩影,对于这部戏来说,缺一不可。

  然后说说和剧本无关的其他的,居然听到的音乐大多都是叫得出名字的,第一首是林海的凡人歌,用在那里真的是很配;然后是还是林海和范的杨柳;再然后还是林海的;最后结束的时候用了Daydreaming的Tears,在这种气氛下听这首钢琴曲真的很棒。然后让我记起,我还有两张cd在罗妹那,一张林海的琵琶相,还有一张久石让的宫爷爷作品主题曲集,我要~~~~~~~~~~~~~~~~~~~~~~~~~~~~~

  晚上现在从玉泉只有89路能够到离家最近的地方,又怀念817了,从紫荆花文三路口走回来,晚风吹着很惬意,嗯

Related Images:

印象西湖印象

  上周四去看了印象西湖。

  老实说,这个冬天的确有点冷。不过,想想人家演员大冷天的在水上练习铁掌水上飘,想想人家喜多郎在海拨几千米的工作室创作音乐,想想人家检票人员天天守在室外检票,想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坐在看台上而我的衣服有顶帽子但很多人的衣服没有帽子,于是我硬是没说一句冷。

  开始前半小时,音乐响起,顿觉熟悉,仔细回想才想起原来是喜多郎的最新专辑「空海之旅Ⅲ」里的Sacred Fountain,全场下来,用的次数最多的也是这曲。除了Jane Zhang演唱的那首以外,配乐基本上全是取自「空海之旅Ⅲ」,不知道喜多郎的「空Ⅲ」是不是专程为印象西湖而作。夜幕降临,远处的山却隐约可见,即使没有这样的音乐,这样的节目,能够坐在那里,也会觉得是一种享受。

  全场分五幕,剧本还是有点无力,虽然是以家喻户晓的故事展开,但很多地方都并不是以非常直白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也许是张为了迎合这朦胧的夜色的吧。

  除了音乐,印象最深的就是灯光,只能用华丽来形容,环绕岳湖的树,在七彩的灯光下,时隐时现,配合喜多朗的音乐,时光骤然停止,忘记了忧愁。最近一直忙于工作,甚至连回家做梦都在coding,也只有那一刻是在忘我的状态中。当灯光,音乐,剧本,人物,观众汇聚在一起的时候,现场的感觉,恐怕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门票上有关于喜多郎的简介:印象西湖音乐主创,亚洲最知名NewAge音乐大师,曾8次获得格莱美提名奖。喜多郎所创作的乐曲「丝绸之路」风靡全球整整20年,在电影「宋家皇朝」中,插曲「宋家皇朝」的音乐生动再现了我国近代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宋氏家族。另有作品「天与地」,「敦煌」,「宇宙」,深受广大中国听众的喜爱。
  
  不过,既然是把喜多郎作为音乐主创来介绍,个人觉得没有提起「古事记」就太说不过去了,毕竟是他的传世之作。就算「古事记」是写日本神话,然「思慕」,「远古」,以及可以算印象西湖原声的「空海之旅Ⅲ」总得提一下吧。另外,明显至少有九次格莱美提名和一次获奖,-_-!

  附:空海之旅Ⅲ

  http://hi.baidu.com/reven/blog/item/04d1b311c5f6a97dcb80c468.html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