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unesh,用音乐阐述对生命的沉思

  由于前一个Blog的陨落,虽然自己不擅长文字游戏,但自己又舍不得Newage曾经留给我的回忆,于是便在新的空间上将以往的文字汇总,于是便有了姬神,神思者,雅尼,喜多郎……

  不想给自己喜欢的音乐定位,但却往往在不经意间定了位。大概我喜欢的音乐都偏自然和偏东方一点的吧,姬神的描绘的乡野风情,喜多郎营造的太空幻象,都是我最爱的新世纪音乐。

  生命的奥秘在于运动的持续,音乐的欢跃在于节奏的轻快,

  浪漫的韵味赋予生命的色彩,音乐的美妙在于旋律的委婉,

  活力的奔放维持岁月的更新,音乐的自由在于心灵的呈现。

  在Karunesh的处女作《The sound of heart》中,描绘的是碧绿的草原,无边的蓝天,鸟儿一起飞翔,悠闲自在……没个人都期望着这样的境界。和谐的音符无限流传,体现出淳朴的美感,超凡脱俗!

  最开始听Karunesh,是因为那首Japanese Spring,很轻盈的感觉,Karunesh将春天的美好影像完全溶入了音乐之中,令人遐想无边。而那张专辑,就是我最喜欢的《Color of light》,也是他的第二张个人专辑。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张专辑也是对第一张专辑的延续吧,只是风格上更成熟了一些,旋律上更富于变化,更有冥想音乐的雏形。专辑中的Magic Fields更是一首非常精彩的单曲。

  此后他连续发表了一系列专辑,包括很多人耳熟能详的《Global Spirit》。其实,虽然自己也很喜欢这张专辑,但却没有前两张那么深的感情,也许是第一印象吧。就像恋爱一样,初恋的感觉永远是最美好的。这张专辑,我还是最喜欢前面几首,起初很不解为什么很多人喜欢《Earth Song》,后来才知道,在某有声杂志上有过介绍,而推荐曲目就是这首Earth Song!

  曾经在寝室放他的音乐,室友说在TV里听到过,问我是谁作的曲。我说是一个名叫老卡的德国人,室友很惊讶的对我说,听起来蛮有中国味的嘛。其实,很多我们熟悉的新世纪音乐家都喜欢阐述中国文化,喜多郎,神思者,都是这样。因为音乐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正如喜多郎的丝绸之路一样,没有上下五千年的沉积,也不会有如此贴切的音乐。不过,Karunesh好像更喜欢描述印度,《心之茶伽罗》,一听专辑名就能感觉到印度文化的味道。

  那么,再来简单地回顾一下老卡的传奇故事吧。

  Karunesh,1956出生在德国科隆。他从小就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加入了各式各样的少年乐队参加了很多演出表演。他主修的是图形设计专业,但却经常感觉到这不是他生命中真正期待的东西。在经历了那场车祸,一场差点让他丧命的车祸后,他毅然决定放弃他的原有的工作。这次“接近死亡”的经历被证实成为他生命中灵魂的一次转折点。Karunesh旅行至印度,遇到Osho.并正式为自己取了个宗教名字—-karunesh,梵文中意为“同情”。

  回到德国后Karunesh在汉堡附近的Rajneesh生活了5年,那里为他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源泉。在那他结识了许许多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把各种文化中不同风格和情感的音乐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创作并收录在里。那音乐里的气氛和节奏,会让你禁不住舞动起来。

  1984年,他的第一张专辑发行了,并迅速成为“新古典音乐”市场中销量最好的一张专辑。而在接接下的一年内,他的另5张专辑也同样取得了叫好的销售业绩。作为第一个把世界音乐紧密融入世纪音乐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赢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尊敬。凭借450000张CD的销售量,这位被称为“老卡”的确立了自己在世界顶尖NewAge艺术家之间的地位。

Related Images:

雅尼,用音乐讲述生活

  古希腊的星空,浪漫奔放而迷人。雅尼的音乐,就是希腊星空下绝美的诗篇。他是新世纪音乐界的王子,光芒万丈的太阳。骑士的优雅,诗人的浪漫,哲人的深刻,希腊的典雅,美国的奔放,总在他的音乐里流淌;诗的飘逸,抒情与壮丽,在他的音乐里淋漓酣畅。

  雅尼,全球闻名的演奏家、作曲家,两度被格莱美奖提名,其作品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广播音乐的最爱,他的电视特辑被65个国家的5亿多人所观看,是PBS筹款最多的艺术家一,发售了历史上销量第二的音乐录影带,同时也是第一位被中国政府允许在紫禁城开专场音乐会的外国艺术家。

  初次聆听雅尼,是高中的时候看重庆电视台,其中的宣传片至今仍是用雅尼的Santorini和Aria作为背景音乐。当时的我,仅仅是听过一点点姬神和神思者,压根不知新世纪音乐为何物。几经周折,才发现那就是雅尼,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又岂是言语可以表达?

  雅尼的第六张专辑《Dare to dream》里有这样一句:“人之一生,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做梦、追梦,并不断努力使梦成真。”这是Yanni第一次独立制作的专辑,也是雅尼第一张获得格莱美提名的专辑。用音乐描述生活,表达情感,这就是雅尼的梦。在《追梦》中雅尼用古典琴键音乐的清丽风韵,加上现代电子乐的极速音效,营造出一种瑰丽、斑斓的音乐奇景。

  如果尝试在宁静的夜晚听他的Nightingale,夜莺的歌唱足以听得你泪流满面,但那不是伤心泪,而是感动之泪,幸福之泪。如果有一天,鸟儿能听懂我们的音乐语言并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它一定会这样歌唱。听吧,听到流泪为止,听到心醉为止。

  而当你听到他的Santorini的时候,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你的灵魂,那是一种奋发图强的战歌,激励着你向前拼搏。

  One man’s dream,更是用音乐表达了他的梦。柔美的钢琴声,一点一滴地敲击着我的心灵,那是对梦的完美阐释,是雅尼在与我们情感交流,他用宽阔自由又略带伤感的乐风牵动着人们的悲喜心绪。

  他在用音乐表达讲述生活表达梦想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希望,教会我们怎样面对生活。无论在何时,总有适合你心境的乐音,有欢快舒畅的《Ethnicity》,也有饱含温情的《If I Could Tell You》,有激情四溢的电子交响诗Santorini,也有古朴典雅的Tribute,有教你永不放弃的Never too late,也有暇想无边的One man’s dream……在雅尼营造的神秘飘渺意境中,聆听者总会不知不觉中摆脱尘世对灵魂的羁绊,得到心灵的洗涤……

  雅尼留给了我们太多优美的旋律和想象空间,我们相隔万里,却又近在咫尺;我们从没有过语言交流,但我却感受得到他内心的激情;音乐已经超越了语言。

  雅尼的音乐清新流畅,为我们营造出一种浪漫动人的气氛,宽阔自由又略带伤感的乐风。在繁忙喧闹的快节奏生活之中,偷得半日闲来聆听雅尼的音乐,也许可以找寻到一份久违了的轻松和休闲。

  这就是雅尼,一个用音乐讲述生活的人。爱生活,爱音乐,爱雅尼!

Related Images:

S.E.N.S.,超越语言的界限

  不知何时,神思者,喜多郎,姬神被称为“日本NewAge三巨头”,我也曾这样跟风称呼过,然而经过考证,在日本及至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这种说法,大概是杜撰出来的吧。不过,我倒是希望是这样,这三个我都很喜欢。其实,神思者和喜多郎在日本影响力远高于姬神,都是.NHK和媒体的受益者,而姬神一直坚持走自己的民俗路线。不管怎样,神思者的音乐相对来说比较偏流行一点,也难怪喜欢S.E.N.S.的人比喜欢姬神和喜多郎的人多。

  S.E.N.S.是个两人组合,由勝木ゆかり和深浦昭彦组成在S.E.N.S.(神思者)诞生之前,他们是以“SensitivityProject”为名,以电子合成乐器创作出两百余首商业音乐,像是广告配乐、电视节目等。深浦昭彦玩摇滚出身,擅长现代音乐,负责作曲,混音,合成及编曲;勝木ゆかり是科班出身,由音乐学院毕业,偏爱古典音乐,负责的是作曲,编曲,钢琴及声音演出。这样的组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两个人的音乐风格完全不同,然而却走到了一起。他们不仅完美地将音乐调和得动听悦耳,更是发挥了二人的长处,让音乐的风格和组合变得不再单调,里面温柔时而奔放,产生了不可思议的交融和共鸣。S.E.N.S.所拥有的作曲天赋,使他们笔下流出的绝美旋律多不胜数。

  至今为止,以S.E.N.S.名义发表的专辑多达37张,其中29张发行专辑,8张精选专辑。他们的悲情城市和海上丝路三部曲,让我真正感受到“音乐无国界”的真谛。他们的音乐很多都以配乐的形式出现,最近的精选辑“恋爱集”就网罗了日本连续剧很多精典的配乐。

  他们在NewAge界是大师级的人物。1994年,专辑《透明的音乐》获得了“日本金碟大奖”中的“年度最佳Instrumental专辑”第二名。此外,S.E.N.S.为众多日剧所作的配乐广为流传,被称为“日本配乐之王”。现在,S.E.N.S.的专辑在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发售,S.E.N.S.的音乐冲破了语言的障碍,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从振动人心的电视记录片配乐,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日本偶像剧配乐,S.E.N.S.一直为音乐注入多变的映像色彩和脱俗的精神意志。S.E.N.S.似乎对“透明”这个词情有独钟,他们最优秀的两张精选专辑《透明的音乐》1,2,到最新的一张和丰川悦司合作的《透明的时间》,“透明”代表了他们音乐的特色:干净,清澈,引领人们回归原点,追求澄净朴直的透明感觉。

  S.E.N.S.的音乐总是那么平和,安静,没有多余的乐器效果的堆砌,更多的时候只是钢琴,小提琴,笛子的独奏或组合,简简单单。他们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自由。有人说,S.E.N.S.的部分作品和肖邦的音乐有相似之处,那便是都给予了听者思绪自由飞翔飘散的空间,获得喧闹的生活中难得的平静和休息。这也就是“治愈系”音乐。在日本,S.E.N.S.被公认为“治愈系”音乐的创始人之一。

  早在1978年,喜多郎发表个人专辑《天界》,被 NHK广播公司看中,于是便有了令国人难以忘怀的《丝绸之路》三部曲。喜多郎也因此声名大噪。

  1988年,NHK 公司在拍完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之后,着手拍摄有关中国的另一大型纪录片,这就是《海上丝路》。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找到喜多郎,却找来了深浦昭彦与胜木由加利担任配乐工作。

  同年,他们将组合改名为S.E.N.S.,一则Sense(感性),另则Cense(焚香),而这两个意涵也明显点出了神思者的音乐特色。而另一种说法,是S.E.N.S.点代表Sound(声音).Earth(地球).Nature(自然).Sprite(灵魂)。

  1988年至1989年,S.E.N.S.神思者先后推出处女作《海上丝路》三部曲,分别是《海神-Kaishin》,《茶之圆舞曲-Masala Tea Waltz》和《伽罗-Kyara》。同年推出《海上丝路配乐精选》,声名大噪。

  海上丝路在日本热播的同时,“华视新闻杂志”引进 NHK“海上丝路”三部曲,各地代理商陆续引进“海神”、“伽罗”以及“茶之圆舞曲”等三张配乐专辑,掀起一阵神思者的热潮,不仅电视、广播的广告大量使用,就连代表本土文化的黄俊雄"霹雳"系列的布袋戏到现在仍用来做主角的配乐,而与其同时,九十年代拍摄的港台武侠剧也大量引用神思者,姬神和喜多郎的曲目做为背景音乐。而最近由张纪中执导的《神雕侠侣》也引用了神思者的一段BGM。

  1990年,由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以“二二八”事件为背景的电影“悲情城市”,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这是第一次由华人执导的电影登上世界电影节的奖台,而《悲情城市》的原声带,即是由神思者亲自谱曲演奏。短短21分钟长度的章节,却将电影中深沉、无法言喻的无奈与悲伤诠释得淋漓尽致。

  1996年,NHK 广播公司在《丝绸之路》和《海上丝路》取得巨大成功以后,以着手开始拍摄另一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故宫》。神思者再次执笔,写下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诗篇。1996年和1997年,连续推出《故宫的追忆-Palace Memories》,《故宫的容颜-PalaceSketch》和《故宫朔源-Palace Seeds》,即“故宫三部曲”,再次在中国掀起一阵神思者的热潮。

  2005年末发表的最新专辑Hotel Asia,个人认为是近两年来NewAge界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她将S.E.N.S.的音乐才华表露无遗。Hotel Asia仿佛又让人回到海上丝路的年代,Brave Soul就给人一种回归的感觉。最后一曲Coming Home,感性而不感伤,大概也意味着S.E.N.S.的回归吧?

Related Images:

喜多郎,找寻他乡的故事

  夜半时分听喜多郎,别有一翻味道。

  古事记,在人类与自然,过去与现在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七个乐章将史前初民眼中的原始自然与他们的种种喜悦、恐惧、愤怒、憧憬、力量一一道来。张弛有序的节奏,悠扬动听的旋律,层层叠叠的抒情,充满了生命脉搏的意境与气魄,使听者回旋于上古神话、文明的沉思中,被深深震撼。

  曾经认为《古事记》最好,然而有了《宋家皇朝》与《天与地》,再后来有了《思慕Thingking of you》,有了《空海之旅》,有了闪烁的水精灵。后悔当初说不喜欢《空II》,因为现在我是那么地喜欢它。他对自然的那份关爱,时时刻刻在他的音乐里流转。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全心感受着大自然带给他的神性,像深涧泉水自心间流出的乐音带着我们一次次地遨游在宏大的历史感怀中……

  喜多郎说:“我的创作灵感完全从自然而来”,而他却是一个电子音乐的大师,他用无所不能的电子乐器,表现着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他深具灵性并且充满对自然的关注的音乐声中,我仿佛超越了时光的界限,窥见史前的初民,在无边无际的原始自然之中,生生不息,他们的喜悦、恐惧、愤怒、力量都同这赖以生存的自然息息相关。这是前所未有的感受,悠扬的旋律、急促的鼓点、层层叠叠的抒情,构成了他音乐中丰富的元素,每每让我在曲终之时,在一切嘎然而止的静默中喘不过气来。

  喜多郎是个神奇的人物,没有上过一天的音乐课,却九次有缘格莱美,《Think of You》获得第四十三届格莱美最佳NewAge专辑奖。

  1954年出生的喜多郎,原名高桥正则,高中毕业时就自组了一个摇滚乐队。1988年,因专辑《天界》被NHK广播公司看中,同年NHK拍摄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喜多郎挥刀配乐,一举成名。此后,喜多郎一直以非常高的速度发表了约五十张个人专辑,多次被格莱美提名。

  总地来说,他的音乐属于抽象,思索型音乐。他创作下的自然多是飘渺虚无的——浩瀚宇宙,无垠星空,远古文化,未来幻象——可见而不可及,全凭想象,如古事记,丝绸之路,远古,天界,天空,将遥远的历史画面重现在我们心中,宇宙的浩瀚尽现眼前,这就是一场时空之旅。我很喜欢姬神,但我不得不承认,在广度和深度上,姬神远远不及喜多郎,喜多郎的音乐更加需要思索,也更加能够引导人思索。但是同时,喜多郎的作品出得太快了,以至于我觉得他的作品整体可听性不强,特别是前期的作品。相对来说,古事记是他的音乐风格的大转型,九十年代以后的作品无论是旋律性,还是艺术性都已相当成熟。

  现在看来,喜多郞的音乐没有最好,每张专辑都有自身的亮点,曲曲精彩。有平和安详的《丝绸之路》三部曲,有大气磅礴的长篇电子交响诗《古事记》,有安静与悲愤并存的《宋家皇朝》,也有气贯长虹的《远古》,而《Thinking of You》又饱含东方哲思,带我走进无尽的浪漫音乐之旅,深邃悠邈,足以容纳我的一切……

Related Images:

姬神,心中不灭的灯

  姬神,作为我最喜欢的新世纪音乐家,估计也只有他能在我这里打上满分。姬神的音乐,前期以自然风光,大地万物为创作源泉,后期则主要是绳文民谣。他的音乐,时时渗透着清新的自然风与沧桑的人文风,从风光旖旎的奥洲山林,到远古时候的绳文记事,这无疑是一次超越时空的文化大餐。聆听完姬神,感受姬神音乐背景下淳淳流淌的自然元素,他的作品,饱含着对自然的崇敬与关爱。

  姬神核心人物星吉昭,小时候就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25岁那年,他获得JVC全国电子琴大赛最高奖,开始他的梦幻音乐之旅。1981年,专辑和单曲《奥之细道》一举成名,响遍整个东北大地。此后以每年一张专辑的速度发表了22张高质量的原创专辑。2004年国庆,星吉昭于日本盛岗市去世,享年58岁。

  姬神的音乐,是实实在在的,属于感受型音乐。闭上眼睛,漫步在《奥洲小道》,畅游在无边的《远野》,看《青的花》在风中摇摆。他的音乐多选材于原野,山脉,河川,风雪等自然风光。广阔的海,飘渺的风,四季交替,生生不息。聆听姬神的音乐,置身于郁郁葱葱的奥洲山林,轻轻地把风握在手心里,何等惬意,何等舒畅!优美明快的曲调,和谐甜美的和声,姬神的音乐似乎更加讨好人的耳朵。出道二十五年来,姬神的音乐被大量的TV节目选为BGM,特别是金庸的剧集,很多配乐都出自姬神的作品,而这些音乐,时时刻刻召唤着现代快节奏下生活的人们,召唤着我们亲近自然,感悟自然。

  轻轻地他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他就像流星匆匆而来,划过天际,打破黑夜的死寂,又匆匆逝去。姬神是我的NewAge(新世纪音乐)入门人,带领我走进了这样一个新奇的音乐世界,可惜却英年早逝。

  他是璀璨的新世纪之星,他是风,他是雨,他是雪,他是自然万物的化身。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做音乐,他是独一无二的,他音乐画笔下的风景亦是独一无二!也许,姬神的音乐对我有一种自然的亲和力,他带我去领略奥洲山林的秀丽风光,亦让我闻到了梦想中的大草原的味道。音乐中淳淳流淌的自然元素和纯朴的民风是所有新世纪音乐家都无法比拟的,令我陶醉于自然和音乐的双重魅力下无法自拔。

  曾经,想听姬神的音乐却苦无来源只得反复地看金庸剧;曾经,为了一张姬神的专辑花掉了我一个月的零花钱;曾经,在图书馆泡了两天看游记<奥洲小道>只为姬神有张同名专辑;曾经,在食堂的电视节目里听到一首姬神的〈雪〉手舞足蹈;曾经,在下雪的时候听一整天的<雪谱>;曾经,以为自己没分清楚“姫”和“姬”而内疚;曾经,在NewAge看板一次又一次地推荐姬神的专辑。

  然而,姬神永远也不再回来。姬神,这颗璀璨的新世纪之星,在我还沉浸在十一长假的喜悦中时悄悄的陨落,我甚至来不及说一声:“星氏,你走好”。

  得知姬神走了的消息,是在两个月以后了,在论坛上看见别人写的悼文,才知道姬神走了,无声无息。恨自己的文笔不够好,恨自己的水平不够高,不知道怎么去哀悼,只是一个劲地听着姬神的音乐。

  今天,再次听到Exceeding Love和千年的祈祷,我只有默默地祈祷,欲哭无泪。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