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人一样,第一次接触Beyond,我没有一点感情可言。当时好像是初一吧,我一同学很喜欢Beyond的,有时班级活动也经常唱,也教我们唱。那时的我或许太幼稚吧,而且是粤语的,不大喜欢。直到上了高一,渐渐长大,性情也变了好多,开始买一些beyond的磁带。慢慢地喜欢Beyond,喜欢他们的理念,喜欢他们不畏世俗的精神。高中三年,可以说我也带出了好几个Beyond迷。高考的时候,我们的考点不在本校,在校车上,大家就唱Beyond,连司机也被我们的激情所感动,放的音乐也是Beyond。
“Beyond曾经是我生活的所有寄托,真挚而不做作,是他们的特色。Beyond那是一种不畏世俗,勇往直前,还原自我的精神。听他们的歌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现在随年龄的增长,自己对Beyond的喜爱更偏理性,但狂热依旧。”
这段话可以说每一句都写在我的心里,只是有人先我说出来而已。Beyond散了,但精神永远不散。
听Beyond的音乐,有的让我振奋,有的让我沉思。我发誓我从不追星的,也没有精力和经力去追星。我从来没有像喜欢Beyond这样去喜欢其它的乐队或是歌手,也从来没有一个歌手的歌能让我反复不停地听却从不会感到厌倦。
电脑里的popmusic只有500首左右,Beyond的占了约有六分之一。我这个人对音乐很是痴迷,也很是挑掦,绝对不会有一首我不喜欢的音乐,更别说没听过的。所以我从不收集专辑,因为一个专辑真正能让我感兴趣的往往只有那么一两首。虽然自己有时也听S.H.E,也听梁静茹等,还迷了一段时间,但奇怪的是都没有对Beyond的那份激情。不是说她们不好,但我现在真的很难像对待Beyond那样去看待她们。现在的popmusic,十首所谓的金曲有九首是写爱情。诚如,爱情固然重要,然而不是也不应该是全部。
家驹的音乐,真正的溶入了自己的感情,歌中可以听出他们的理念和信仰,可以听出现实的残酷,也可以听出他们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生命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做过什么”,到现在为止,想起这些话,就想起家驹。他们不仅把歌唱给听众听,更让帮助听众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在他们的歌里可以看到,家驹的层面是很广的。他们的歌中,会唱到爱情,唱到一些对国家,对自己的理想,对未来的憧憬。
喜欢「真的爱你」,喜欢家驹对家庭的那种爱;喜欢「未曾后悔」的温柔,喜欢「午夜怨曲」;喜欢「海阔天空」的率真,喜欢「大地」;喜欢「俾面派对」的愤世嫉俗,喜欢「每段路」;喜欢「不再犹豫」的那份自信,喜欢「光辉岁月」;喜欢「Amani」里对和平的向往;喜欢「无悔这一生」……
Beyond的音乐,都是那么完美,令我无法说最…
遗憾的是,这一辈子也没看他们的演唱会,可惜,可叹。
后记:以前,喜欢Beyond,喜欢他们对和平的向往,对世界的关爱,对未来的憧憬,喜欢他们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或者说,喜欢Beyond激情的一面。现在才发现,Beyond的音乐中,有很多很多元素,要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心情,需要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得到。就像最近,就特别喜欢Beyond的「心内心外」「迷离境界」「谁来主宰」等写内心的音乐。
天生爱接受挑战,常望见有理想在前面。我想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