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名称:蝶舞·Dancing Butterflies
制作人:林海
作曲编曲:林海
音乐总监:吴金黛
扬琴水晶琴:黄雅诗
笛箫埙:戴亚
钢琴:林海
首席小提琴:王海涛
弦乐:亚洲爱乐乐团
混音:北京空间录音工程有限公司
策划制作:北京听觉新音乐工作室
录音师:林海,哈布尔
母带后制处理:范宗沛
试听地址:http://reven.8866.org/#album,94,-1

本专辑入围2002年第十三届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奏专辑奖」
开板两周年,其实也没啥,和平常的日子没有两样,昨夜无眠,借此专辑纪念NA开板两周年。
无论是喜欢打球也好,喜欢跑步也罢,或者喜欢听音乐,喜欢读书,都是我们觉得好才会去喜欢,喜欢这些东西的结果应该是令人身心愉悦。
Beyond有一句歌词说得好:“这个世界用爱去逃避痛楚”。当失意的时候,孤单的时候,听听轻快的音乐,美好的旋律的可以安抚心灵,当烦燥的时候,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听听安静的甚至忧伤的音乐。
我记得金庸的笑傲江湖里借刘正风的曲洋之口说了这样一句话,音乐应该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这大概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一直以来都把它当作区分音乐好与坏的八字箴言。忧伤的音乐,应该让人在伤感中懂得珍惜[美好],即所谓的痛定思痛,错过失去过悲伤烦恼过,就不应该让类似的事再次发生;快乐的音乐,也不应该得意望形,要乐不忘忧,美好的事物要懂得珍惜,不要等失去了再空自嗟叹。
恰好最近听林海的作品特别容易引起共鸣,而这张蝶舞,买了一年多了,一直没有机会仔细地去感受。
专辑简介:
中国扬琴,又名洋琴、打琴,也是中国乐器中唯一的世界性乐器。琴身呈梯形,以竹质双槌击弦振动发音,音色清脆悦耳,悠扬动听。大约在明朝由中东传入中国,起初流行於广东一带。这个乐器最早源於中东阿拉伯、波斯地区,当时称之为桑图尔Santur,最后流传到欧洲、北美及大洋洲,有德西马Dulcimer,钦巴龙Cimbalon,海克布里Hackbrete及萨特瑞Psaltery等名称。在中国,更因其外观貌似蝴蝶,演奏时双手持拿的琴竹,舞动如触角,而有蝴蝶琴之美称。 现代改良后的中国大扬琴,音响丰富,音域宽广,可演奏和弦、快速音、半音阶及各类特殊技巧,在合奏中是一件极重要的乐器,独奏方面亦极有特色与表现。
黄雅诗:我们以实验性的方式,打破扬琴局限在传统音乐上惯用的技巧与音阶,也保留了中国扬琴特有的古典与华丽的风格。近年来常在许多电影配乐和流行音乐上中,听到扬琴的音色,许多作曲家们也不再刻板地将扬琴定位为伴奏乐器,我相信藉着这张融合不同曲风、为扬琴特别量身订作的创作专辑,能够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盼望更多人认识扬琴,以及这个乐器能够被广泛地使用在各类音乐型态中。
曲目列表:
01.追逐
苏格兰乐风,完全表现扬琴国际性乐器的特色,让人感觉到曲子本身的生命,听过的人,更容易体会。
太阳为发光而燃烧,月亮为地球而奔跑;诗人为灵魂谱曲,军人为正义革命。烛火在氧气里发光,冰块在手心里融化;舞者为梦想跳跃,母亲为孩子祈祷。如果爱能要求回报,我要你为我燃烧,为我疯狂,为我奔跑,为我烦恼,为我融化,为我停止思考。
02.蝶舞
冰冷的城市,因为一只黑蝴蝶而瞬间让人觉得温暖。林海的编曲别有用心,流行中带着古典音乐的气质,又有着中国传统民乐的纯朴美感,不经意间听起,一定会以为是哪个地方的民乐。
03.映像
喧嚣过后片刻的安静,是最值得珍惜和回忆的。
04.七拍子
这首改编的乐曲,应该都耳熟能详。扬琴演奏出来,由始至终都保持着轻快活泼的曲风,突破了扬琴演奏的传统局限。
05.过往
想忘而不能忘,因而成为存在的重量。一幕幕蒙太奇影像,镶入我记忆的墙。摆荡在时间钟摆里,刹那凝结成胶卷里的永恒。
06.夜的雨
如黄雅诗一样,第一次听这首曲子,感觉像是清晨,却不似曲名。
07.迷走
08.左右
早晨五点半起床,往公司走,路上一直听着这首,铿锵的前奏,真有点行进曲的味道,让人不断向前。
09.悬浮
这首是黄雅诗纪念父亲去世的作品,也是整张专辑唯一一首感觉比较低沉的音乐。凄凉,深深的回忆,前奏过后,扬琴的音色还是无法改变清澈的本质,淡淡思忆中,其实并没有悲伤,单纯的怀念吧,怀念父亲的好。
10.游戏
这里,有阳光,有海声,有笑块,有LiveBand,有高高的树和热热的空气。
11.陪伴
改编自太平公主配乐「长相守」,原作依然是林海。
12.对话
回归扬琴,五重奏,感受扬琴的传统演奏风格。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