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次郎,这个在百度至今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在日本却也是翻云覆雨。
宗次郎,以发自内心的音乐情感,透过清新悠扬的陶笛乐音,阐述他对于自然万物与山川土地的感怀。第一次听他的音乐,是缘于那首《故乡的原风景》。说到《故乡的原风景》,看了我的Blog名也明白我对他的感情,我的主页,Nick,到处都有这首曲子的影子。陶笛乐音中描绘的故乡,是淡淡色彩的一幅水墨画,袅袅炊烟,渔歌唱晚,山抹微云,归鸦万点。宗次郎用陶笛将大自然循回不息的生命表露无遗,而其《大黄河》更将中国古文明表现得淋漓尽致。
宗次郎的音乐,其实总体可听性不强,他的众多专辑中除了那几张公让的经典,其余的作品好听的曲目并不多,但却总有那么一首特别能勾起你思绪的曲目。关于他的专辑,我只有一张《木道》,也算是他最经典的成品作。《故乡的原风景》也即出自这张专辑。
《木道》的确是一张不可多得的专辑,也是宗次郎最好的一张专辑。先不说因TVB而声名鹊起的《故乡的原风景》和《安堵的风景》,《無垢》更是给人一种纯净,回归于自然的感觉。
正因为在国内的影响力不大,以到于我对宗次郎的了解也很少,只能从他的日文主页和一些网友的评论上猜测到一点皮毛。
宗次郎的陶笛历史算是从认识香山久大师开始的。1975年,栃木山里一个小山谷的小村子,听见了大师的笛音回响在山谷之间,初次听见陶笛感动的瞬间,让他几个月后决定拜大师为师。
在森林里的小木屋,只有一盏油灯,只有两块塌塌米大小的空间,这就是宗次郎陶笛音乐的起点。
1979年移居木县东部的茂木町,开始追求自己的音色、创作自己喜欢的陶笛模型,亲手盖窑,自己烧柴。
1980年移居一所废弃的小学,作为工作室。再度堆砖盖成新的薪窑,开始制作多种类的陶笛。宗次郎制作的陶笛中有许多是只有宗次郎本人才懂的陶笛,有的是只有宗次郎才作的出来的,原因并不纯然是因为制作的步调,而是如何配合土的步调与状态,一步步的去制作笛子的那一份用心。能够用这全心全意制作的陶笛吹出的笛音,只有宗次郎,这是只属于宗次郎的音色,所以能够感动那么多的人,能够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只有宗次郎能吹奏出值得夸耀的陶笛音色。
他于1985年献出的处女演奏作品,其清新音乐风格马上博得市场的认同与赞赏,1993年推出的历史性大碟「木道」、「风人」、「水心」,将大自然循回不息的生命表露无遗,更一举获得日本唱片大奖,奠定他陶笛演奏的不坠地位。